第(1/3)页 鱼肉细腻如泥,白如新雪,细密裹住刚割下的韭菜碎末,绿白交织,鲜气早已按捺不住地噗噗往外冒。 飘出的不是腥味,而是带着油脂香的“肉鲜味”。 只有鲜鱼的血肉才配得上这鲜字,冻过的死鱼那叫腥气。 骆一航带着显摆一声吆喝,“卧槽,真不愧是胶东第一鲜,这鲜气儿顶风飘出三里地。” 呼啦一下人全过来了,就连小星星也踮着脚扒桌子往盆里瞅,拍着手夸赞,“白白绿绿真好看。” 小家伙多会说话。 就连隋娃也从厨房里出来了,手里还抱着面盆呢。 凑过来提鼻子一闻,“是不赖啊,这味道跟咱常见的不一样,不难闻。” 苏静叭叭的给他讲新搜到的知识,刚才教一遍小星星,趁着还记得,等到下午就忘。 “这是海鱼,还是北方的海鱼,特别凶猛,游的特别快,是吃肉的,北方咱没去过。对了,等下回有假带小星星去北方海边吧,青岛、大连?……哎呀你蹭我一身,躲远些!” 一句话转了三个话题,这也太跳跃了吧。 隋娃就听见最后一句,赶紧躲远点。 他一身的面粉,大红色的川渝战袍都快给染成粉的了。 反正是骆爸的衣服,没事。 但盆里的面……唉,没法说。 和面讲究的是“三光”,盆光、手光、面光。 隋娃和的面,盆粘、手粘、面粘,面团上还有气孔呢。 而且也太少了。 “你这够谁吃的。”骆一航瞅了眼他的面盆怼了句。 “咋个不够?”隋娃还嘴硬。 骆一航端起自己和馅的盆,“你瞅,咋个够。” 隋娃:…… 好吧,差远了。 他的面一小坨,骆一航和的馅一大盆。 隋娃是按照他家里饭量,再翻三倍活的面,忘了这边一群大肚汉。 而且冲这馅,饭量肯定超。 隋娃默默回厨房去加面加水。 骆一航继续拌馅,顺时针再搅和了二十多分钟,隋娃把第二波面团都和好了。 这才把肉馅从散碎变得黏糯拉丝,像给鱼肉裹上了层透明果冻似的,看着就好吃。 鲅鱼饺子最重要的馅就弄好了。 其他的事情骆一航不管,让隋娃和苏静他们擀皮包饺子去。 骆一航喊上施琴和老蒋,到厨房教他俩怎么做猪肝汤。 那几样药材家里都有,洗干净泡上就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