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突如其来的会议-《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3/3)页

    只是实现这个过程是极为坎坷的,兜兜转转,到了2008年才开通双方直达航线,时间可谓是非常的漫长。

    “当然,最高的目标就是实现两岸统一进程谈判,不过我觉得这次想要实现最高目标难度应该很大,不过我们在谈判策略上,可以先采取最高目标,这样也比较好实现较低目标。”

    这位老领导接着又提到了最高目标,不过在场的人,都觉得这个目标现在实现的可能性比较低。

    虽然两岸都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是双方的想法却不是一致的,那边之前还有“反攻大陆”的想法呢,他们的“一个中国原则”,当然是以他们为中心了。

    不过赵一对此是比较乐观的,如果策略得当,也许最高目标也不是不可以实现,这就要看我们怎么操作了。

    就算是短期内无法达成共识,这个过程也不需要持续太久,因为他有信心在未来的5到10年时间里面,实现实力上的碾压。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等到双方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时候,就不是个人愿不愿意的问题了,来自民间的力量就会自发的推动这一进程。

    那时候,就不是单纯的政治意见不统一就能够阻挡的住百姓对于自身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不是某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压制住民众的想法。

    这时候另一个领导接着说道:“其实两岸之间的分歧还是利益上的分歧,既包括政治利益,也包括经济利益。

    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各个行业都是稳定向好,在国际贸易当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

    这次他们传递消息过来,我觉得应该是经济利益上面多一点,所以在谈‘三通’问题的时候,肯定会让我们对他们更多经济上的让利。

    至于政治利益,目前还没有太多迫在眉睫的紧迫感,所以他们最多就是和我们一样‘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想要在这方面做出其他突破,应该是很难的。”

    在没有强大的外部压力下,就算是做一个小岛上的“土皇帝”,依然有很多人乐此不疲,这是人之常情。

    就算是给予了高度自治,也不如自由自在的好,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上面有双眼睛盯着。

    所以这位领导的发言也是比较中肯的,虽然我们有着强烈的进一步实现政治统一的愿望,但是现阶段实现的难度确实存在。

    随后的时间里面,众人由围绕着怎么在经济上面让利展开,如果能够实现两岸关系更进一步,实现让利也不是不可以,在坐的对此都没有什么意见。

    让利是围绕着两个部分展开,一部分就是进口他们更多的产品进来,另一方面是对那边进行投资,帮助他们发展经济。

    也许高层一早就有这个想法,所以才将赵一给喊过来,因为目前国内经济实力最强的就是他了,如果真的要对对岸进行投资,那么肯定是他去打前站。

    虽然我们也有庞大的国有经济体系,但是这毕竟是政府控制的,想要进入到对岸,对方会有很大的顾虑。

    而赵一旗下的企业是私人企业,由这些企业来进行投资,双方都比较放心,这也是赵一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原因了。

    这一世不同于前世,由于他旗下的半导体产业发力太猛,不仅干死了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和日本的半导体产业,连带着对岸的半导体产业也是如此。

    再加上华龙服饰公司在服装领域的超大市场份额和商通贸易公司遍布全球的销售渠道,让他们发展轻工纺织业都是走不通的。

    这就造成了他们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的缓慢,只能进行更低的工业品加工产业,利润肯定是非常的底。

    更重要的是,商通贸易公司根据自己零售终端的需要,自己就组建了数量庞大的日常用品生产企业,满足他们的零售终端销售需要。

    这就造成了那边的低级加工产业,想要走出去也变得困难重重,大部分只能是内销,而按照他们的人口规模,想要单纯依靠内需,肯定是行不通的。

    这种处处受制的局面,不是他们想要图强就能够图强的,别说是他们了,就是发达国家,对此都没有太大的脾气。

    对方每年看到我们发布的gdp增长报告,在看看自己的经济发展情况,心里有落差是在所难免的。

    这次因为医疗的问题作为契机,让他们将这个问题重新摆在了台面上思考,是坚持到底,眼看着双方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还是积极改善关系,让自己跟着受益。

    结果显然,他们选择了后者,如果没有突破口的话,一味的穷坚持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坚持的了一时也坚持不了长久。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时候由对方提出两岸议题谈判,就不显得那么突兀了,而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但是单纯的让利,确实可以争取到目前的两岸关系改善,但是如果不采取点其他的手段,那么后面的问题会变的越来越难谈了。

    说实话,让赵一的企业进入到湾湾去,对赵一的吸引力其实并不大,只能是可有可无的利益,因为那边的市场实在是太小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内地的产业,从来就没有追求过进入对方市场的想法,相比起麻烦来,这点利益还真的不放在他的眼里。

    这次还真的需要他去打头阵,不过怎么打头阵却是一个技术活,不能力自己出了,功劳确实完全被对方据为己有,那样就是为他人做嫁衣了。

    前世我们的一些政策就是面临如此尴尬的境地,对方不仅不感恩,还觉得是理所当然,甚至觉得是因为我们有求于他,这就显得非常荒谬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