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此外,我還想再提一點。安切洛蒂時期的拜仁,是技術型中場,傳球配合十分流暢。海因克斯的拜仁,反擊更加直接。” 接著,加里-內維爾又結合比賽畫面,繼續說道:“曼聯采用首回合的防守策略,以為能封鎖拜仁進攻。但拜仁很快調整成三中衛,將曼聯陣型壓得十分扁平。” “當陣型過于緊湊,就會出現球員之間空間彼此擠壓,配合容易形成失誤。” “在拉菲尼亞傳球前,拜仁的傳球讓曼聯有些急躁,中前衛費雷德位置過于靠上,導致穆勒無人盯防。” “不僅如此,在基米希傳球前,麥克托米奈和菲爾-瓊斯一起包夾他,導致哈梅斯無人盯防,然后……” 接著,畫面暫停,內維爾在上面畫出一條直線。 這條線清晰地顯示出,在哈梅斯接球時,曼聯的半場,有四名拜仁進攻球員,而曼聯只有三人。 也就是說,索爾斯克亞在中場安放的三名后腰,全部被吸引走了。 如果此時費雷德不冒進上搶,或者只有一名球員去攔截哈梅斯,曼聯的防線就保持足夠的人數,也不會被拜仁撕碎。 內維爾繼續道:“如果是普通球隊,或許還有挽回的可能。但面對的是拜仁,防守不在位置上,對手就會朝著這里進攻。” 主持人切沃看向卡拉格,說道:“在拜仁進球后,曼聯也做出調整,也取得進球,毫無疑問是成功的。那為什么隨后會出現崩盤?” 卡拉格道:“我認為,海因克斯執教的拜仁,才是最強的拜仁,因為他總在不斷學習。一個老頭還在學習,我們作為年輕后輩,有一種非常害怕的感覺,還有一些羞愧。” “我可以用比賽舉例說明。索爾斯克亞在調整后,充分發揮三名中場的優勢,該防守的防守,該組織的去組織,該前插進攻的進攻。” “就像內維爾剛才分析的,曼聯的防守回到位置上,這才有了隨后的進球。” “但我要說的是,拜仁前鋒羅西的出場,改變了這個局勢。” “說真話,我愛死他了,看他踢球真是一種享受。但仔細分析下來,又覺得他踢球總是充滿智慧。” “拜仁的第二球,從現場來看,是曼聯中衛造越位失誤。但是,我確認為,是麥克托米奈的失職。” “他一直在跟防羅西,這沒有錯。但他突然該去盯防萊萬,而沒有跟隊友示意換防,導致配合出現失誤。” “這是羅西的常規操作,利用跑位來拉扯防守。” “重點來了,看羅西的手指,是指向遠端隊友。因為他也意識到自己越位,所以才提醒隊友。” “他非常地冷靜聰明。” 隨后,卡拉格又分析了后面幾粒進球中,羅西扮演的角色和曼聯出現的不該出現的失誤。 “我對雙方的排兵布陣非常感興趣,同樣是3-4-3,但不同位置上的不同球員給曼聯帶來了大麻煩。” “拜仁的第二粒進球,也就是羅西的第一球,絕對是比賽的轉折點。” “羅西利用他的跑位拉扯,讓曼聯防線盯人不緊,自己卻輕松地插入曼聯防線身后。” “這粒進球打進后,后面的比賽對于我來說,基本沒有懸念了。這么說,內維爾會很生氣吧!” 加里-內維爾雖然不甘心,但不得不承認卡拉格的分析一針見血,苦笑幾聲后,道:“我不會生氣,其實從首回合就可以看出了,奧勒雖然沿用之前曼聯的打法,取得一波勝利,但事實并非如此。” “當時曼聯的陣容,每個位置上都有出色的球員。” “吉格斯、大衛、斯科爾斯、約克、科爾、舒梅切爾,還有奧勒。” “尤其是在后腰上,老隊長基恩是攔截型中場,為球隊后防保駕護航。” “球員決定一切,如果曼聯有兩位出色的邊鋒,一個出色的掃蕩型中場,結果顯然會不一樣。可是,我們沒有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