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正常的对口支援医生生活(求订阅)-《苟在手术室加点升级》


    第(2/3)页

    “胜哥。”

    “可以啊,我们相互交流一下,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事情。”方闲点头。

    然后就看到,张国胜也拿来了电脑,翻开后就是word界面,不过上面的中文都比较少,才有一千多字,是完全纯粹的初稿。

    方闲就说:“胜哥,其实这件事啊,你找希音,比我更加靠谱。”

    “我到现在为止,发表的文章也不是很多。”

    “目前也才学着开始写。”方闲这么说的时候,老脸一红。

    虽然目前挂在他身上的文章数量不少,但大多都是别人撰稿,他自己亲自书写的,只有之前发表过的两篇中文的文章。

    然而,现在,方闲需要做的东西就不少了,一个是这个手法复位辅助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介绍,可以成文一篇论文。

    第二个就是,手法复位辅助系统,与临床结合过程中,如何设定1级骨折手法复位术的参数以及其效果评估,就可以成文一篇论文。

    其实啊,论文的书写,是基于之前的研究和发现,一步一步走的。

    不会有一步到位,直接从一个研究方向的初始到结果收尾的大篇论文出现,这太需要毅力了。

    科研论文,只要是对科学的发展有助益,做了科学研究推动的事情,就可以成文书写出来,然后sci期刊或者是CSCD核心期刊,按照你文章的质量,选择是否合适发表于期刊,供给全世界的同行阅读。

    是这么一个过程。

    因此,方闲自然不必真的等手法复位系统彻底成熟,甚至应用于临床之后,再来写论文,而是可以边走边写,只要有一部分好的数据,就可以体现在论文里面。

    告诉全世界,自己在做这个东西,而且是个新东西。

    但至于这个手法复位操作系统的开发是什么,方闲不必要负责,这是公司内部的专利,你去找他们谈,方闲只需要说应用即可。

    核心技术是挣钱用的,而方闲,就是用这个技术来打广告,且是这个手法复位辅助系统,能够按部就班地成熟发展,且能够随时调控它学习进度的人。

    “方医生谦虚了,像您这样的高材生,大医生,那肯定都是写了很多论文,科研水平和专业水平都相当高的。”

    “这不,连希音这么优秀的医生,都能带得出来。”张国胜满是讨好之意。

    县医院里面的医生,可以不写科研论文。

    但是如果写了,那真的是好处多多,升职加薪啊,在张市内部的学术地位以及专业地位,都会稍微显得不一样。

    你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东西,有别人没有系统论证过的认知,你就是牛逼。

    这就是专业内的评比。

    “那你是误会了,希音的天赋很好的,可不是我带出来的。”方闲赶紧解释,然后认真地看了看这个文章的大概框架。

    张国胜要写的文章,其实也与手法复位系统有关,不过,他书写的方向是,对患者进行传统手法复位和手法复位系统复位过程中,疼痛感觉的区别。

    他只打算写一篇中文的核心期刊,有手法复位系统这个新东西在,倒是绝对可以投稿成功的。

    “胜哥,如果只是单纯的VAS目测量表对疼痛感觉进行评估,是不够的,你应该再加一些其他的数据收集。”

    “另外,不要RCS这样的回顾性文章,你就直接写RCT随机对照的研究,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收集数据就好了。”

    “因为你这个点,是即时性的,所以搜集的过程也不是很困难。”方闲没有写过文章,但读过的文章不少。

    因此很快就指出了一定的思路。

    张国胜马上记住。

    方闲然后又说:“还有就是这里……”

    “……”

    方闲在和张国胜讨论的时候,杜力肖这会儿来到了办公室里,看着张国胜埋头苦思,而周希音则是在不断地敲打着键盘。

    进门后,他先摘下了口罩,很客气问:“胜哥,现在方便借用一下方老师吗?”

    “下面来了一个有点棘手的肌腱断裂病人,我想借用一下方老师。”

    张国胜本来是觉得杜力肖这时候把方闲借走是非常为难的,不过急诊当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