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可能-《苟在手术室加点升级》


    第(2/3)页

    医学会之所以敢这么对标医学技能的操作熟练度和理论,就是因为,精通这些操作和理论,就能够推动医学的发展,不管是从各个层面。

    而一旦有足够多的这样的医师出现,那么我们国家的医学发展,就可能由追赶,变成部分层面反超。

    这样的操作性辅助系统,就是这么一个例子。

    这是以前一些教授,铺设的纯粹操作路线的发展结果。

    操作虽然不值钱,但是操作一旦可以成为实际载体,那么,它也是一种专利,而且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专利。

    ……

    介绍完之后,黄博航有些忧心忡忡地把方闲就拉进了自己的办公室里。并且还快速地把门锁上了。

    “方医生啊,你说,周教授把这个仪器,放我们科室,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难道说,以后我们外科医生,也得逐渐下岗啊?”黄博航此刻满脸都充满了危机意识。

    一旦自己的本行工作被取代,那么那么多人的工作怎么办?

    方闲闻言,心想难道是自己太年轻了?所以才没有这样的危机意识?

    便问:“黄主任,我们创伤外科的医生,又不是只能做手法复位,而且即便是机器可以替代之后,也需要我们监管手术质量。”

    “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顺遂。”

    黄博航则说:“但即便是如此,这样的器械出现后,仍然会让一部分人下岗的。”

    似乎黄博航才能知道这个仪器普及之后的严重性和影响。

    方闲则笑着说:“黄主任,与其说下岗,不如说工作分工调动,这样会更加稳妥些。”

    “如果一味的强调工作岗位,那么机械革命就不该爆发,机械革命之前的工作岗位,是最多的。”

    “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该探讨的,我只是觉得,既然这种手法复位系统属于是新事物,那么它与临床结合起来,便会有很多很多可以结合写的文章方向和课题。”

    “周希音已经罗列出来了一些,让黄主任您还有覃主任可以选一个方向记录下数据……”

    方闲对此带来的下岗,是不赞同的。

    如果把医学的服务速度也当作生产力,目前大部分医院的生产力,其实都是原始的人力阶段,医疗服务,要得到质量的提升,由单纯的人力被部分工具替代,是必由之路。

    如果真要纯粹的说,那么核磁共振甚至现代医学都不该出现,仍然每个国家都发展每个国家独有的医学,那华国的中医,就肯定是世界领先的啊。

    “方医生,你真的打算,尽你所能地把所有的技术,都复刻到这个机器上面吗?”

    “您就当真一点都不怕,你现在的技术,被取代?”黄博航语气严肃着问。

    方闲摇头:“黄主任,这个我还真不怕。”

    “医疗技术,除去试剂、器械方面,目前全世界在理论方面,几乎都是共享互通的。”

    “我们要竞争的是专利是更前沿的理论,而不是已有的东西,自己掌握了多少,收获多少。”

    “其实论起手法复位术水平,我并不认为,如今现代医学发展出来的手法复位水平,就一定优越于我们传统医学中医曾经所到达的骨折手法复位巅峰。”

    “可传承的理念不同,注定造就的结果不同。”

    “如果继续采取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这样的理念,那么学科就无法发展,就好像,文字的使用都存在着收藏的话,那么文字作为交流的工具,则就是失败的。”

    “我遇到的老师们,都很好,没有什么保留。”

    上到周成教授,再到徐凤年教授、宋煜副教授,还有林辉等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从来不会说,我的压箱底的功夫和手术术式,我藏着掖着,就是不把关键的部分教给你。

    不存在,你要想学,你甚至可以提出来要求,要学什么,我不仅教你,还可以给你找学习的素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