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四节 捉襟见肘-《凤穿残汉》


    第(2/3)页

    正当曹昂犯愁之际,就听军师荀攸分析道,"汝南有徐公明坐镇无须多虑,怕只怕孙策,周瑜折返南下与刘备合流."

    作为曹操的军师,荀攸一路追随曹操北讨南征多年,可谓算无遗策,计谋百出.唯独此番东征孙策,荀攸没有陪在曹操身边.虽说曹操决意东征时荀攸已经因水土不服而回许都养病.但他始终觉得这一次的赤壁之败自己应该负上责任.

    曹昂倒是没有责怪荀攸缺席赤壁.事实上那段时期军中水土不服者远不止荀攸一人[,!]不少曹营军士都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腹泻,高烧等症状.如果曹丕在场的话应该会依据蔡吉多年的教导,提醒曹操等人生水须煮沸方可饮用.要知道长江流域可是这个时代疫病的高发区.

    当然现在再去追究相关细节已于事无补.而荀攸的分析却是恰恰道出了曹昂最为担心的状况.刘备的数万大军已将当阳围了个水泄不通,若再让孙策与之会师……那父帅岂还有活路?过了半晌后,曹昂终于握紧了拳头下定决心道,"情势危急,为今之计.唯有召司隶校尉钟公南下."

    曹昂此话一出,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先前还主张派兵救援汝南的王朗更是神色为之一变,瞠目结舌道,"这……这岂不是要弃北地诸郡?"

    建武将军夏侯惇却是大手一挥,"若能救丞相脱困,弃就弃也!"

    夏侯惇乃是曹操的连襟,夏侯渊的族兄.加之曹家与夏后家关系甚密.所以夏侯惇如此一表态.原本还想劝谏曹昂的王朗等人便纷纷闭上了嘴.说到底曹操才是曹家势力的顶梁柱.值此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曹昂和夏侯惇弃地保人本也无可厚非.

    且就在众人以为曹昂调钟繇南下已成定局,一旁的荀攸却是连连摇头泼冷水道,"失火而求水于海.海虽多,火必不灭矣.调北兵南下,怕是远水不救近火也."

    荀攸一语道出了曹军目前的尴尬之处,一边是曹操抽调走了中原大量兵力南下.一边是并州的驻军远水解不了近渴.因为就算钟繇这会儿肯不顾一切丢下并州领兵南下,也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抵达荆州救援曹操.毕竟并州与荆州之间还隔着偌大个中原.当然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荀攸没有当众点名.那就是并州的驻军并非曹操的嫡系,而是钟繇以朝廷的名义招安来的地方势力.这些势力或是慑于曹操的威名,或是出于对汉室的忠诚,或是被钟繇的个人魅力所感动.答应臣服于曹操,却不代表他们就会愿意离开自己的地盘赶往南方替曹操卖命.

    出席会议的文武都是通透之人,不用荀攸说得太过直白.自然也都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可曹昂并不打算就此作罢.在他看来不管钟繇的兵马是多是少,也不管这支援军能否及时赶到.哪怕只是多一份声势也聊胜于无.不过还未等曹昂开口,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在堂上再次激起了一片喧哗.

    "除却并州钟公,大公子尚还有一人可求援."

    除了钟繇还有其他兵马可以来援?那是何人?又在何处?怀揣着诸多疑问众人纷纷循声回望,暮然发觉发言者竟是天子的近臣大夫吴硕.在荀彧,荀攸,夏侯惇,司马朗,王朗,满宠等一干曹氏重臣的承托之下,身为帝党的吴硕在相府议事厅内显得极为突兀.事实上若非是得了曹昂的首肯吴硕怕是连相府的门槛都摸不着.

    曹昂之所以会请吴硕来出席曹营内部会议,一来是因为他相信吴硕的品行与才华,二来曹昂也想通过吴硕来缓和曹家与士族的关系,不想在此紧要关头树敌过多.哪曾想吴硕还真有妙策奉上.于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的曹昂赶紧探身追问道,"何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