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君臣冷战-《凤穿残汉》


    第(1/3)页

    耳听蔡吉宣称要“从长计议”,田丰与崔琰双双会意地拱手称诺。(凡人修仙传 http://www.pfwx.com/fanrenxiuxianchuan/ )这一日以荀彧、荀攸叔侄为首的曹营谋士齐聚丞相府大厅。在一干人等坐定之后,曹操也不多加寒暄。直接便开门见山地询问道,“不知诸君如何看待开科取士?”

    “开科取士?丞相所问可是当年蔡安贞在青、徐二州的招贤之法?”荀彧拱手向曹操求证道。

    “正是。孤发觉开科取士实乃招贤纳士之妙策,故有心尝试。不知诸君对此有何看法?”曹操捻须颔首,眼中充满了憧憬。话说当初在得知蔡吉在青、徐二州开科取士之后,曹操便已意识到这将是一个改变天下格局的制度。只不过那时候的他正与袁绍对峙于官渡,生死存亡间根本无暇细究开科取士的细节。直到打败袁绍搬师还朝之后,曹操这才得以腾出精力研究蔡吉的开科取士。而在一番细究之后,曹操更加坚信开科取士不仅能有效地为朝廷选拔人才,同样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大利器。

    荀彧身为尚书令兼曹操的谋主。对于开科取士自然也早已有所研究。却见他沉吟了一下对答道,“回丞相,开科取士脱胎于对策,不限年龄,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实乃选拔人才之良法。”

    有了荀彧起头,一旁的程昱也跟着拱手进言道,“丞相明鉴。州郡察举沿用至今。已不胜其弊。昱以为丞相可借鉴开科取士之法,置州府之权而归于朝廷。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选拔人才。”

    曹操见荀彧与程昱一语就道破了开科取士的两大优点,不禁抚掌大笑道,“好个唯才是举!好个置州府之权而归于朝廷!不瞒诸君,孤也正有此意。孤打算在邺城广招天下才俊开科取士,为朝廷挑选贤良之士。”

    邺城!?本以为曹操要再许都开科取士的众谋士乍一听举办科举的地点竟是邺城,不禁发出了一片哗然之声。荀彧更是干脆皱起了眉头向曹操劝谏道,“丞相三思!此番既是为朝廷挑选贤良,理当在许都开科取士,由天子钦定三甲。怎可将考场定在邺城!”

    “由天子钦定?”曹操扫了一眼在场的部下,冷笑着反问道,“天子眼下正抱病卧床,如何能主持科举?”

    曹操此话一出,现场的气氛顿时就降到了冰点。除了荀彧还梗着脖子,一脸无奈地望着曹操,其余文武皆低下了头默不作声。原来自打赵彦案爆发之后,刘协便整日抱病卧床,既不肯上朝,也不肯见曹操。而曹操呢,除了每日派人进宫探望卧病在床的天子,并不时为天子献上一些补品之外,便是在自家丞相府内处理各地上报的公文,招朝中文武来此议事。

    谁都看得出刘协正在与曹操冷战,但没人敢将这层窗户纸捅破。因为一旦双方摊牌,便意味着曹操将彻底与刘协决裂。这后果不仅汉室无法承受,曹操手下的文武也不愿意看到。毕竟天下未平,南边的刘表还在虎视眈眈。西边的关中各部亦是阳奉阴为。曹操需要汉室这杆大旗号令诸侯。汉室也需要曹氏军队的保护。抱着这一想法,朝中上下眼下都选择了沉默,希望时间能抚平曹操与刘协的隔阂,从而结束两人之间的冷战。所以荀彧虽不满曹操在开科取士上架空天子的做法,最终却还是拱手一揖默认了曹操的决断。

    曹操见荀彧做出了退让,不由神色一缓。朗声宣布道,“开科取士事关社稷文若,汝就随孤一同前往邺城为朝廷挑选贤能。”

    彧顺从地低头应答,心中却隐约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正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仅过了一天不到的时间,有关曹操要在邺城开科取士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许都。对于这消息兴致勃勃者有之,蠢蠢欲动者亦有之。这不,还未等曹操正式向朝廷上书奏请开科取士,车骑将军董承便已忙不迭地入宫探望他那身怀六甲的女儿董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