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偏轨的历史-《凤穿残汉》
            
            
            
                
    第(3/3)页
    《劝农令》为百姓带来实惠的缘故,不过若非刘备之前在中原积累下了仁德的美名,庐江的百姓也不会如此轻易地就相信这么一个外来的刘使君。
    此刻眼见刘备一行人骑马经过,正在官道两边稻田里辛勤耕作的百姓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儿,毕恭毕敬地向他们的新使君躬身行礼。马背上的刘备见状,一面和善地向百姓挥手致意,一面则同随行的关羽、张飞等人连连感叹,“庐江的民心可用,民心可用。”
    “那是大哥爱民如子,民方能敬大哥如父。”关羽撸着长须向刘备夸赞道。
    而张飞则在一旁煽风点火道,“就是,既然庐江百姓都如此拥护大哥,大哥就留在这儿做太守。总比回小沛做那有名无实的豫州牧强。”
    原来刘备眼下虽打下了庐江,可他名义上还是豫州牧。所以刘备打算举荐关羽做了庐江太守。毕竟只要控制了庐江,太守一职朝廷早晚会顺水推舟。而张飞的意思却是要让刘备干脆就在庐江扎下跟来,毕竟相比小沛,庐江四周并没有吕布、曹操那样的强敌环绕。而临近的势力除了刘表、孙策还有些实力之外,其他势力皆不如刘备。倘若刘备能在此安心经略上一两年,成为一方霸主并非难事。
    所以在听罢张飞的鼓动之后,这会儿的刘备也有些心动起来。只是还未等他张口作答,一旁的糜竺却向其进言道:“主公三思,豫州刺史一职乃是天子钦点怎能说丢就丢。更何况庐江百姓现下之所以会以主公马首是瞻,也正是出于钦佩主公忠君爱国的缘故。主公怎能因眼前之利而舍本逐末呢?更何况青州的蔡安贞不也是以徐州牧之职领东莱、北海两郡。”
    糜竺一番话在刘备听来犹如醍醐灌顶,却见他赶紧勒停马儿向糜竺作揖道,“子仲言之有理,备受教也。”
    然而一旁的张飞却对糜竺的话并不在意,反倒是似笑非笑地反问道:“东莱、北海紧邻徐州。而庐江则与豫州隔有一条淮河。难道大哥每次运兵都要向蔡安贞借船?”
    虽然此番刘备军南渡对外宣称是糜竺出资招来的舟船。可在场的四人却知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其实是那个远在幽州的少女使君。张飞这番话算是彻底点穿了众人一致闭口不谈的心事。
    没错,倘若没有蔡吉提供舟船,刘备根本不可能如此顺利地打下庐江。可蔡吉为什么要出售帮刘备如此大忙?其目的又是什么?众人目前都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刘备要想同时控制庐江与沛县就必须有一支能在淮水纵横的水军。正因为如此张飞才会提议刘备放弃淮河以北,以便能集中精力经营扬州。
    只是一想到蔡吉以二八年华便以坐拥三郡之地,麾下既有数万步骑,又有纵横海内的水军。已经三十有七的刘备,联想起自己征战十多年才得今日一方基业,心中不禁萌生出一股不服输的气概来:“此事再议,先治理好庐江再说!”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