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抠门的刘焉-《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2/3)页
    与此同时,或许刘韬也没有预料到,自己第一批和第二批送往涿县的战报和首级,经过邹靖清点验算之后,已经送到了刘焉那边。
    那么几天的功夫,东西早就到了刘焉的书案上面。连带着过去的,还有关于《练兵概要》、马镫和马蹄铁,甚至横刀的样式也发了过去。
    “没想到,汉室宗亲里面,还有如此人才。”刘焉看了战报,早些时候邹靖就发回来一次战报,五千人大败两万贼兵,让贼人不敢轻易北上。
    也就是冲着这个,才正式任命刘韬为别部司马,觉得此人有点能耐。只是功劳,当然大头方面还是算在邹靖这边。
    不仅仅是因为邹靖,是他的嫡系。同时在他的想法里,邹靖当时是带头冲锋,刘韬麾下只是民团,所以那场战争之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应该是邹靖。
    只是刘韬麾下两名军候,关羽和张飞分别斩杀敌将,倒也算是亮点。相对来说,几乎是在亲卫掩护下行军的刘韬,实在没什么存在感……
    “望都县姑且不说,能看穿贼人是诈降,然后反败为胜,倒也可圈可点。只是在蒲阴县反夜袭,靠的怕还是他那两个义弟的能力吧?”到底是先入为主,刘焉就觉得刘韬运气好,找到两个出色的将领苗子,然后用结义把两人绑住。
    不过这也算是能力的一点,就说太祖起兵的时候,可不是就是拉拢了不少乡党么?就说光武帝麾下的云台二十八将,可见老刘家最擅长的,不就是慧眼识才么?
    “首级只有两千余,也好意思说有三千贼人……这个刘韬,怕是不太老实啊。”刘焉皱了皱眉,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此刻又觉得刘韬,有点不太成熟,喜欢好大喜功。
    值得欣慰的是,首级里面没有老弱妇孺的,否则都要怀疑他杀良冒功。
    “至于马蹄铁,倒是能够降低骑兵的损耗,利国利民。马镫和马鞍……仅仅是改良,意义不大。就说这横刀……”刘焉拿起了一把横刀的样式。
    横刀的铸造工艺,肯定涉及到冶炼方面,几百年后的炼铁和冶金工艺,才能创造出唐横刀的强大威力。否则的话,横刀和环首刀,造型其实没什么差别。
    只是刘韬这把,弧度稍微有些弯曲,刀脊偏厚,同时设置了血槽,这个在刘焉看来,只能算改进,却不是创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