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定位的奥义-《樱启》
第(2/3)页
林淼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
但凡是真正的从业者,讲起理论来,一般都是说体会,以个人理解居多,如果张口闭口都是高深莫测的名词的话,一般来说,这都是忽悠人的伪专家。
但吊诡的是,现在却偏偏都是这类人在短视频平台上装逼赚钱,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观众的喜好在那里。
骗子才更懂得迎合。
观众大多都是外行,对某一个领域产生兴趣之后会越想尽办法地走捷径,因为他们没有那个时间和体验去获取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直接搬运别人现成的知识,而最有虚假获得感的便捷方式就是听这些伪专家的名词解释,似乎是懂了,但实际上形不成体系,做不到应用的层面。
但即便如此,市场却就这么形成了,因为这是人性的需求,人的本性就在于不费力气地获得。
林淼阐述问题的气质,就是属于异类,比如他讲到这个“定位”的理解时,就是他自己的原创,别人即便是听明白了,也不好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所以,就不具备Copy的搬运属性,也就不易流行。
但这种气质有一个好处,会带来更大的杀伤力,那就是当听课的人已经接纳了他,并且发自内心地崇拜他的时候,点对点的传播效应,单位效率最高。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罗永浩、李佳琦、Papi酱……等等这些一线的大咖网红,正是因为身上的“异类”气质,方才令他们走上了塔尖。
换句话说,“异类”更难成功,但一旦成功却更有IP价值。
为什么林淼特别愿意在团队面前做一些发散性的思维训练?原因也就在这里。
这一举三得。
既有利于将团队的level统一到一个层面,又能利于行动起来步调一致,还能让林淼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前两点很好理解,第三点说白了就是林淼可以提前过一把瘾,仿佛自己已经是一个大IP了。
说着说着,林淼把自己说激动起来,他站起身,抽了张纸巾擦擦手,走到白板前,写下:
定位、直觉、IP。
然后用箭头将这三个词打通,形成一个圆圈的矩阵。
他趁兴而为,给面前的两位伙伴现场教学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