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对抗赛!摧枯拉朽的胜利!(三章合一)-《入伍被叫三爷爷?司令为我颁军功》


    第(3/3)页

    早已埋设的大量模拟炸药被同时引爆,巨大的滚石和预设的障碍物瞬间倾泻而下,不仅将红军的退路彻底堵死,更将他们的队伍从中截断!

    “报告!退路被断!”

    “报告!我部与后队失去联系!”

    “我们中计了!”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红军通讯频道中蔓延。

    拉尔森脸色剧变,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不是猎人,而是闯入了陷阱的猎物!

    “突围!向前突围!冲出山谷!”他声嘶力竭地吼道。

    然而,为时已晚。

    苏寒等待的,就是这个阵型已乱、进退维谷的完美时机。

    他站在岩缝边缘,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下方混乱的红军队伍,对着麦克风,只下达了一个简短的指令:

    “总攻。收割。”

    刹那间,原本死寂的山谷两侧,仿佛瞬间复活!

    密林中、岩石后、甚至伪装成地衣的散兵坑里,冒出了无数蓝军士兵的身影。

    他们如同从地狱归来的幽灵,沉默而高效地倾泻着激光模拟火力。

    这些伏击点,是苏寒耗费大量时间亲自选定和构筑的,完美避开了红军之前的地毯式侦察和火力覆盖。

    每一个火力点都形成了交叉射击,覆盖了红军装甲车辆的观察盲区和薄弱侧后装甲,以及步兵的藏身之地。

    红军坦克试图转动炮塔,却发现射界被陡峭的山壁和茂密的树木严重限制。

    步战车想要寻找掩体,却被精准的“反装甲火力”点名“摧毁”。

    步兵们更是无处可躲,在来自四面八方的精准射击下,成片地“倒下”。

    这不再是游击骚扰,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教科书般的伏击歼灭战!

    蓝军将非对称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前期所有看似零散的袭击、骚扰、诱敌,都是为了此刻将强大的敌人引入预设的绝地,然后集中优势火力,予以毁灭性打击。

    “漂亮!完美的口袋阵!时机把握得妙到毫巅!”

    观察室内,那位军事历史系老教授再次激动得拍案而起,“诱敌深入,断其退路,分割包围,聚而歼之!这是老祖宗的智慧!被他用现代装备和战术演绎得淋漓尽致!”

    约翰逊少校看着屏幕上红军单位如同被收割的麦子般快速“消失”,代表蓝军的信号则如同燎原之火般遍布山谷四周,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喃喃道:

    “我们输了……不是输在装备和兵力,是输在了战术思想和指挥艺术上。他让我们亲眼见证了,智慧如何战胜蛮力。”

    战场上,红军的抵抗迅速瓦解。

    通讯彻底瘫痪,指挥体系崩溃,士兵们陷入绝望。

    拉尔森所在的指挥车,也被蓝军特种小组“重点关照”,在尝试突围时被模拟火箭弹“击毁”。

    拉尔森看着屏幕上己方部队几乎全军覆没的惨状,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脸上失去了所有血色。

    他输了,输得一败涂地,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对方以极小的代价彻底歼灭。

    演练结束的哨声,凄厉地响彻山谷。

    战损统计很快呈现在观察室的大屏幕上:

    红军(拉尔森部):

    参战兵力:120人(加强机械化步兵连)

    幸存/未被判定阵亡:0人

    装备损失:坦克、步战车、指挥车、后勤车辆等,模拟损毁率98%

    战损比:120 : 7

    蓝军(苏寒部):

    参战兵力:40人(加强轻步兵排)

    幸存/未被判定阵亡:33人

    装备损失:轻微(主要为单兵装备消耗)

    战损比:7 : 120

    那悬殊的战损比,像一记无声的惊雷,震撼了在场每一位西点教官和观摩人员。

    整个观察室鸦雀无声,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和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

    演练结束后的讲评会,气氛异常复杂。

    拉尔森、威廉姆斯、金成珉、松本健一郎等人,如同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地坐在台下。

    他们甚至不敢抬头与站在讲台上的苏寒对视。

    苏寒依旧穿着那身笔挺的华夏军装,神情平静,仿佛刚刚指挥了一场微不足道的日常训练。

    他没有炫耀胜利,也没有指责对手,而是以纯粹学术探讨的态度,结合实战录像,复盘了整个演练过程。

    他从红军初始的推进策略开始分析,指出其过于依赖技术侦察和线性思维的弊端;

    到中期如何通过多点袭扰和后勤破袭,打乱其节奏,消耗其潜力;

    最后重点讲解了H9山谷伏击战的构思、准备和执行细节,如何利用地形、心理和精确的时机把握,将战术优势转化为彻底的胜利。

    他的分析客观、冷静,逻辑严密,每一处决策都有其背后的战术考量。

    听得台下的西点学员们如痴如醉,又汗颜无比。

    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与这位年轻华夏教官在战术素养和思维层次上的巨大差距。

    “……所以,现代战争,装备和技术固然重要,但决定胜负的,永远是使用它们的人,以及指挥他们的大脑。”

    苏寒以一句总结结束了复盘,他向台下微微颔首,“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短暂的寂静后,教室里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掌声,超越了国籍和立场,是对于卓越军事才能和深厚理论功底最纯粹的敬意。

    约翰逊少校走上前,神色复杂地看着苏寒,最终郑重地伸出手:“苏寒少校,我必须承认,这是一场……令人印象极其深刻的战术教学。你让我们看到了战术思维的另一种可能性和高度。西点……受益匪浅。”

    “互相学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