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乘上了前往科伊伯带外的飞船,方珏有些恍惚。 原本以为实验会在第二拉格朗日点的国际联合实验室中进行,大概一个月内就能完成,可现在竟然是要前往太阳系的边缘。 不过想想也是,要进行类似光粒打击,在空间上形成足以用引力扭曲空间的质量,其引力大小必然是极其巨大的,即使只是一瞬间,如果在离地球只有几十万公里处的第二拉格朗日点进行实验,那对于地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万一一个不小心,实验出错,说不定造出个微型黑洞来,那更是无法想象的灾难。 于是,这样危险性无限大的实验只能放到更远处,否则对于地球的威胁实在太大。 科伊伯带外,对于上面来说应该算是安全距离了,超过三十个天文单位的距离,即使有什么意外发生,也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否则一个微型黑洞在地球边上出现,恐怕几秒钟就给地球吞噬了。 不过这样,此次实验的周期也拉长了不少,前往科伊伯带外,单程的时间都需要一个月,不算实验时间,在路上都得跑两个月。 但这也没有什么不高兴的,能和这么多领域内的大佬泰斗一起呆这么长时间,这是其他年轻的研究员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毕竟这些已经将某一领域现有知识学习完毕,正在进行前沿探索的研究员,说是人类的瑰宝都不为过,只有这些人才是真正能推进科技发展的主力军。 所以他们的时间无比宝贵,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中连轴转,连吃饭什么的都嫌浪费时间,更别提教这些几乎啥也不懂的新人了。 这艘飞船上有着一台巨型的粒子发射器,足以将微小粒子加速到近光速,可以说是人类至今为止最强大的加速装备,其造价更是高昂,已经无法用金钱衡量,如果不是原子塌缩技术的存在,这样的设备完全不可能出现。 而每一次对粒子进行近光速加速的代价更是让人咋舌,据说一次加速就需要燃烧完千吨氦三聚变燃料,而这件设备的主要难点就在于如何在瞬间将这么多氦三同时进行聚变并且将能量收集起来对粒子进行加速。 这个难关将这次实验拖了五十年,至今才达到了实验的前置条件,实际上早在五十年前,张三就已经把这次实验的理论框架搭建完毕,并且多方面模拟在这五十年不知道进行了多少次。 可以说这是他等了半个世纪的渴望,是他一生的夙愿。 这是他与人造虫洞,跨越了半个世纪的约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