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铜陵的宋时岁月-《柱石》
第(3/3)页
一行六人出了高家大院。
铜陵是“古铜都”。自有史以来一直是铜产地,并且从没有中断过,到了后世更是矿冶都市,地阜物华,山中地下都是宝,所属江南东路的贵池府治。地处长江水道,江边有码头,运输方便。自唐宋一直来,这里的矿业就十分兴旺,成为一座重要的城市。这一切都是因为铜。
唐、宋都缺银,铜是两宋的流通货币,到后来的明清才实行银本位体系。金银作为重要的贵金属,在时下并不流通。1000铜钱为一贯,一个铜钱为一文。一两白银约值一贯,但现南宋初铜钱兑白银上贬值了很多,有时都快二贯兑一两白银,一两黄金约合十两白银。虽然各期相互间有些出入但基本遵循这个兑换规律。
铜陵有两条街,一条正街,一条后街,县城里约有两三万人,铜陵的南面是山,也可以说,这铜陵就建在山上,北面是长江,往东距繁昌芜湖约一百二十里,是一块小平原,往西距贵池约八十里。北城门到码头也都是住家商铺,很是热闹。卖硝、矾、铁、盐、茶的大多是官铺,也有一小部分由商家经营,专营制度是宋时的一大特色。因为盐铁硝矾茶酒是国家利税的主要来源,盐是生活必须品,铁、粮、矾是战略物资,实行统购统销和配给登记制度,直属中央管理,都是中央企业。宋朝后来盐茶酒和一小部分的铁器农具开放给商户经营,但商户也只有销售权,盐茶实行盐茶引制度(购买许可证和配额)。商家往来销售动向官家十分清楚,管理也十分严格。高宠的爷爷高百荗就是三司(盐铁﹑户部﹑度支)副使,兼盐铁使,管理盐铁的最高长官。
高宠慢慢走着,有时进一些店铺看看,问一问价格。这与自己原时空的超市、专卖店还有太大的差别,街上往来的车辆、行人,都与前世有着太大的不同,但与高宠小时候所经历到是有些相象。
“我们高家城里城外有十多家商铺、作坊,高家的收入来源主要靠这里的产出。码头上有一个车马行,也做一些行脚生意,城西有一个造船的作坊,城南有一个炭厂,一个酒厂,一个墨坊。官家铜厂里大多数也是我们高家的人,高家的人主要住在城南的高村,。。。”
一路上福伯介绍家里的经营情况。高宠一路看着,慢慢心里有了底。到了船厂,高宠看得很仔细。船厂里有两条在制的货船,也就三四十吨的样子,属单桅有舵内河帆船,纵帆,吃水较浅。没有看到船坞。江边还停着几艘相似的帆船。
“福伯,你把这里的主事和最好的船老大叫来,有几个情况我想问一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