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名字-《人在大魏,朝五晚九》
            
            
            
                
    第(2/3)页
    苏文山闻言惊奇道:“这倒是稀奇,你且念来让我听听。”
    “呃……”卢平嘴巴微张,努力回想了下,方才蹦出了两句:“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苏文山听完便发觉不对之处。
    不过未等他提出疑问,就听到卢平尴尬道:“我就记住了这两句,前面的没记住。”
    “……”
    鼻息短暂停滞,苏文山险些憋出内伤。
    念诗念一句,还不如不念!
    略微晃荡的车厢里,苏文山继续问道:“李易此时可在衙门?”
    卢平摇头道:“案子破完后,李兄弟就回柳丁街打更去了。”
    打更?
    经卢平这么一说,苏文山方才想起李易之前当过更夫的事。
    “卢平,你去查一查他的底细。记住,不要声张。”
    “大人……”
    苏文山没再回话,卢平见状只得拱手领命。
    对于行为举止处处透露着古怪的李易,苏文山多少还是有点不放心。
    若真如卢平所言,那李易倒是有可能出身于柳州的书香门第…
    ……
    翌日一大早,李易穿着常服,来到了府衙。
    今天是休沐,他来府衙是为了见王剑春。
    王剑春曾应承过他,说是要在今日带他去城东赤云堂涨涨见识,看看能否拜入堂中,成为学徒。
    为此李易出门时还特意热了热身,为的就是等下去赤云堂面试时,能有个好状态。
    穿过半闭合的朱漆大门,来到前堂,打听了王剑春的位置后,李易径直走向内堂。
    甫一进去,内堂里便有数道目光齐刷刷的朝他看来。
    “寻安,快过来,此案你功不可没!”
    紧接着,府尹苏文山连同崔怀、王剑春等人,就是对着他一阵称赞。
    李易受宠若惊,连忙虚心回复。
    “都是大人明月在前,卑职不过耳濡目染,这才学得一些微末伎俩,实在算不得什么。”
    “王捕头亦是我之师友,若无王捕头悉心教导,此案能否告破还是未知。”
    “还有谢铁印、卢平赵宏他们,昨日多亏大家齐心协力,才破获了此案。”
    最后,李易又看向昨夜全程都未参与过案子的崔怀。
    “说起来,若无崔大人整理出的案宗,我等也很难找到此案的破绽。”
    李易深知在一个部门内,需要融入群体的重要性,他如此作态便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
    毕竟一个案子干的再漂亮,也跳不出眼下的‘罐子’,只有格局打开,平易近人才是首选策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