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武松感激的看着曹操,他明白曹操这是怕他咽不下这口气,特意为他报仇。 曹操白了王猛一眼,说道:“多嘴!出去看着点儿,别让任何人靠近,我与我弟弟说会儿话。” 等到屋子里就剩下曹操和武松两个人,武松开口道:“哥哥,谢谢你。” “都是自家兄弟,不要说两家话。” 武松想到自己的遭遇,沉默了片刻,似乎下了很大决心,开口说道:“之前我从没有想过,我大宋官军居然堕落至此,我现在才明白这两年为什么有那么多起义造反的,实在是官逼民反啊。” 曹操坐在武松身边,一边看着武松的伤势一边说:“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你想过吗?” 武松:“这两天我想了很多,其一是你曾经说过大宋得国不正,其二便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不错,当朝皇帝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管百姓死活,的确是过了。我记得先贤曾经说过一句话,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形容的就是君民之间的关系。”曹操感慨道。 曹操这段时间读了很多史书,总结了历代王朝的兴衰,发现王朝初期都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藏富于民。 这个时候国家十分强盛,外能御敌,内无匪患。 而一旦统治者开始贪图享乐,大肆剥削人民的时候,就是王朝走向末路的开端,无论是晋、隋、唐,还是中间的众多小国,大多跳不出这个规律。 曹操认为这就是孟子宣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原因。 只有人民拥护,才能建立万世王朝,才能坐稳皇位。 “是啊,从大名府一路走来,我逐渐明白一件事——这样的国家根本就不值得报效,这样的皇帝根本就不值得效忠。” 武松说这话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不自觉的握紧了拳头,也正因为这样,身上的伤口因为用力被重新撕裂了好几处,渗出血来。 曹操眯起了眼睛,眼神中充满了智慧,仿佛看穿了一切:“还有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你以为当奸臣当道,致使民不聊生,皇帝真的不知道吗?” “那他为什么不杀了蔡京、童贯、梁师成等一众奸臣?答案就是皇帝在利用他们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