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且就算说了,我估计他也不会答应,凡事都要讲个时、势、适,时机不到,强求也没用。” 武松听到曹操的回答,结合这两天看的书,问道:“是不是就像曹操说的因事设奇、任势制胜?” “不错,我想像你师兄这样的人物,是不可能在大名府安稳过一辈子的,只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再相见,到那时候,你们师兄弟就能日日在一起了。”曹操眯着眼睛,似乎看透了一切。 以曹操的心智,自然明白当今天下正处于剧烈动荡的前夕。 由于宋朝的国策是重文抑武,长期以来导致积贫积弱,军队的战斗力不强。 此时宋朝打算与金朝签订海上之盟,妄图趁着金辽作战,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 而且由于害怕藩镇割据,宋朝不断削减地方的军事力量,再加上各种苛捐杂税,导致民怨载道,地方上匪患四起。 如果天下有变,辽金攻入宋境,宋朝内忧外患之下,必定不支。 到时候无论是谁想安居乐业,都不可能。 有能力的会拿起武器,保家卫国。 没有能力的,只能任人宰割! 而现在曹操在做的,就是趁天下大乱之前,尽可能的积攒力量。 当然这些计划,曹操对谁都没有说过,包括武松。 这一日,曹操一行进入山西,武松看着路边荒废的村舍,时不时出现的白骨,陷入了沉思,神色越来越凝重。 曹操则似乎习以为常一般,淡定的看着书。 许久,武松叹了口气,说道:“哥哥,我虽在江湖行走,却从未来过这里,想不到这里的百姓居然过的如此艰苦。” 曹操放下书:“兵荒马乱之下,何谈生活?” “此地乃是宋、辽、金、西夏四战之地,连年战乱,就算是天堂也会变成人间炼狱。” 武松看着眼前的惨况,感慨道:“是啊,我现在明白你为什么一直教育我不要逞匹夫之勇了,一个人的力量在战争面前太弱了。” “江湖道义、行侠仗义、替天行道跟百姓遭受的苦难相比太微不足道了。只有平定四海,结束战乱,百姓才能过的好一点。” 曹操放下手中的书,看着武松:“不错,大丈夫只有心存大志,结束战乱,才是真正的为社稷着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