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太平寄白莲-《大明马弓手》


    第(3/3)页

    包元乾寻到解缙告别后,便走出皇宫登上马车直往卢刚锋处而去。

    在马车上,包元乾陷入沉思。

    他方才从前元档案中得知了不少前朝对于白莲教的说辞,虽不知真假,但是足以让他换个角度思考白莲教这个奇怪的组织。

    他只恍然为何以卢刚锋的本事,跟踪打探了白莲教这般久,收效却甚微。

    原来卢刚锋所打探到的,皆是最为表面的浅层,全是些由乞丐难民构成的信徒,被一二作祟者以救苦救难的口号聚集利用。

    包元乾原本还好奇,为何如此不堪粗鄙的白莲教竟然能经久不衰,组织调度有序甚至还能搭上官僚阶层。

    但如今想来,极有可能与消弭了千余年的太平道有关!

    这太平道徒极有可能借着白莲教这个躯壳,深耕于白莲信徒中并充当这个结社组织的大脑!

    太平道自汉末黄巾起义后,便列为历代之邪祟之物,被禁绝封杀。

    百姓们早已谈之色变,朝廷见之厌弃,他们在民间信徒中已无发展的土壤。

    太平道虽偃旗息鼓,但是暗中信徒却仍深耕于苦难者之中,以符纸符水救苦救难,只要苦难不绝,太平道便屡禁不止。

    在消弭数百年后,大约便是在两宋之际,一个结社组织被创立,白莲教应运而生,规模巨大。

    这太平道人自然见缝插针,先以信徒加入寄生于白莲教,再经过数百年衍化,逐渐鸠占鹊巢占据了白莲教这个庞然大物。

    的上层。 无错更新@

    这也就是为何白莲教起初只是纯粹的结社组织,后来则演变为暴乱,叛乱的引导者。这以暴力推翻现有秩序局面的做法,向来就是太平道人奉为宗旨的法则。

    那卷白莲轶事所载也是作者猜测,语焉并不详尽。包元乾自己也只能从中推断二者之间的关系,这白莲教其中极有可能是分为表里两派。

    一派乃毫不知情的普罗大众信徒,这些人是白莲教中的最底层,也是最庞大最容易被闪动的群体。

    而另一派则是披着白莲教外衣的太平道徒,这些太平道徒极有可能组织严密,进退有据,等级分明,以白莲教这块金字招牌招揽信徒,再逐渐纳为己用,煽动暴乱。

    他恍然想起元末农民起义,那韩山童与刘福通二人,明面上或许是白莲教徒,但实际上是否为太平道作祟,还有待商榷。

    若韩、刘二人果真是太平道徒,那就解释的通为何朱元璋于红巾军,白莲教中发迹,立国后又坚决捕杀白莲教这个看起来已无威胁的结社组织。

    看来老朱是个明白人,知道这白莲教的名堂,对于太平道徒的破坏力颇为忌惮。

    如果这个猜想成立,那与官僚阶层搭钩的,也并非是什么寻常白莲教徒,倒有可能是一群有着相当传承与经验的太平道徒。

    这太平道...难道真的在千年之后还存在?竟然在数百年间潜移默化,将二派合一。

    阳行白莲救苦,阴行太平戮世。

    包元乾念及此处,蓦地想到官僚集团与皇权的对抗。

    他不由得喃喃道:“这些官僚引太平道人为己用,这些太平道拥有白莲教下数十万信徒,这些人平日虽只是信徒,可一旦拿起武器便是士兵,倒成了官僚集团的倚仗,难怪朱棣会愁眉不展...”

    这动不动就会冒出一两场白莲起义,倒并非是无的放矢!

    他联想到那日薛妩告诉他的事,这薛禄极有可能是拨开些许云雾,察觉了纪纲的什么要命线索,这才会被纪纲寻仇,借机重伤几死。

    那日三人追寻薛宗颜而去,他还以为是什么白莲教徒,如今看来若三人是太平道人倒更为合理一些。

    纪纲素有野望,私下与太平道来往,倒也不无可能。往日卢刚锋只是在白莲教中打探,如何能寻到这深层的太平道?

    如今知道这白莲教中另有一太平道存在,这一下倒是可以借机寻一突破口。

    只是不知薛禄伤情如何,这影子卫可是关键一步棋。这些太平道人,可不是些吃闲饭的饭桶。能把造反事业矢志不渝地坚持千年,那可真是成了精了!

    他思虑间,马车已然停在了卢刚锋家门。

    包元乾下车推门而入,正见卢刚锋要出门欲去白莲私下传道之中探寻。包元乾赶忙拦下他,如今光从白莲教入手已不可察,得从薛禄掌握的消息自上而下入手才是正途。

    “本雅失里如何?”

    “那厮正在地窖里睡着呢!”卢刚锋努了努嘴道:“那回你跟他说了以后,倒是很少出言不逊了。”

    包元乾点点头,便长身直往地窖而去。他这个影子胞弟,也该是时候栽培一番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