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司马懿:年轻人不讲武德-《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第(3/3)页

    司马懿十五万大军都没能弄死他。

    尤其是魏、吴两国有识之士,均不约而同地认为:蜀国有诸葛亮这种绝世相才,再辅以马谡这种猛将,岂不就是相当于拥有了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

    诸葛亮相当于萧何加张良的合成加强体,马谡相当于韩信的弱化版。

    蜀国必须要制裁一下了,否则其崛起之势将难以阻挡。

    恰巧,在孙权逐渐坚定制裁蜀国想法的时候,魏国使者终于来了……

    ……

    十月初的清晨,马谡从温暖被窝里惬意醒来,伸了伸懒腰,心里无比宁静。

    自从前些天从司马懿强攻五丈原失败以后,魏军就退兵十里下寨,彻底放弃了近距离包围五丈原的做法。

    这几乎已经相当于表明了态度,如果马谡愿意,随时可以带着蜀军离开,司马懿绝对不会阻拦。

    这种来自敌方主帅的认可和尊重,让马谡有一刹那的飘飘然,更深刻地体验到了“将军的尊严是靠拳头打出来的”深意。

    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其实马谡并没有因为侥幸胜了司马懿两阵就得意忘形,这两次斗智斗勇的战争,本来也是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下展开的。

    异地相处,角色互换,他不一定会比司马懿做得更好,司马懿不一定会比他做的差。

    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在这个时代依然是很难撼动的优势。这两仗能赢,八成功劳要归于五丈原易守难攻的地形。

    这么是他第一次放开架势,试图真刀真枪和司马懿这种顶级将领正面碰撞,虽然最终还是靠着挖坑给对方跳赢下了战争,些微有那么一丢丢胜之不武,但不管怎么说,赢了就是赢了。

    这个战绩,可以吹嘘一辈子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更多难以觉察的危機。

    對于这一點,马谡始终有着清醒的认知。

    但现在还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

    战争还远未結束。

    进军关中的三个目的,至此已经达到了两个,即迫使司马懿回军、配合诸葛亮全占陇右;与司马懿正面较量。

    接下来,就是实现第三个目的――当好关中钉子户的时候。

    当然,马谡也知道,这很困难。

    阻力不止来自于魏国,来自于司马懿,还会来自于诸葛亮、来自于后主刘禅,甚至还会来自于东吴。

    在三国人士的理解里,战争是间歇性的,是有收有放的。一场战争结束后,那就要撤回所有兵马,休兵养民,接着筹备下一场战争。

    而不是一直在敌人面前晃悠,使战争常态化。

    不出意外的,马谡很快就接到了诸葛亮的撤军命令。

    马谡怀着极其复杂矛盾的心情,率军下了五丈原,踏上了回汉中的路。

    一路上,他不断的思索着接下来即将面对的局面,不断地将自己代入到司马懿和孙权的立场——假如自己是他们,又会以何种手段对付一个如此能打的敌方将领?

    结盟?刺杀?离间?

    似乎都有可能!

    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他所面对的局势从这一刻起,已经从明打明的斗智斗勇,转为了看不见刀光剑影的诡计暗算。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