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还有柳远航和段尔两个投手,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派上场增加进攻威慑。 替补阵容丁奕可也很满足,就是她仍然不明确球队的核心战术到底是什么。 她刚开始正式执教,不像那些老教练一样有着自己固定的一套战术体系,她和这支球队可以说是在共同成长。 所以八十强的四场比赛,对手怎么打,她就怎么打,尝试不同的打法,看看球队更适合哪一种。 第一场和东南师范对攻打小球跑轰,效果也还过得去,但冯康健这个大胖子也不能就这么按在板凳上,尤其是他和周然是内外线的一对组合,在小玉仍然不愿意和周然合作的情况下,没有冯康健,周然就真的只能搞个人英雄主义了。 第二场对福庆大学主要打阵地战,并且注意控制节奏。这种打法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即便比赛中有些裁判因素,星辰大学也没有取得特别大的优势。 丁奕可总觉得,肯定会有一种能让球队整体实力突飞猛进的一种打法。 她不想贸然尝试三角进攻,毕竟这是正式比赛,在从未练习过的情况下,突然在战术板上画出来,不光效果不好,还会让其他球队知道他们要练三角进攻。 丁奕可的打算是,三角进攻作为一种秘密武器,在球队陷入绝境的时候才用的。 廖羽丰和周然的连线渐入佳境,这场比赛结束之后,她就会让相关的球员开始秘密训练。 第三场对西南财经大学,她把射手组的三个人同时派上场,把廖羽丰放到了大前锋的位置,加强主打外线的战术打法。 只是上半场周然手感爆发,下半场对手的心态已经失衡,球队打得顺风顺水,并不一定是因为整体打法上占了优势,而是本来在实力占优的情况下还打顺风局,本来怎么打怎么有就很正常。 第四场打南高大学,比拼防守反击。 这算是这一路以来打得最好的打法了,首发五个人的单兵防守能力都足够强,反击除了冯康健之外,其他人都要速度有速度。 而且就算对方拼上老命阻止了快攻反击,落入阵地战对面也没力气防住了。 不过丁奕可并不着急确立防守反击的体系,这种体系固然实用,但球队轮转阵容可以有很多变化。 总的来说就是小玉和廖羽丰一组带队,周然和冯康健一组带队,相当于是两支球队了。 回程路上,丁奕可就有了一个有趣的想法。 球队成功闯入八强,丁奕可没有安排任何的庆祝,而且周一还照常训练,周末的比赛仿佛并没有发生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