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结果,骆一航却笑眯眯的伸出两根手指。 “两千!”张峰一声惊呼,紧咬后槽牙,把牙咬碎了他也…… “行,两千就两千!”外甥好不容易开次口,咬碎了也得办啊。 骆一航却还是笑眯眯的,轻轻吐出一个数字,“二十万头。” “噗~~”完犊子,咬碎了也办不到啊。 “二十万!咋个要养那么多?”张峰完全不明白。 骆一航无奈道:“齐若木,老齐,您知道吧,他那边忙活两年多,终于完成技术突破。” 张峰点点头,“知道,齐娃子,在海南的么,弄那个盐碱地。他突破了跟咱养猪有啥关系。” “您还记得么,最开始找您来养猪,实际上是为了用猪粪养蚯蚓,再用蚯蚓改良土壤。老齐那边技术突破之后,马上就要大范围铺开,同样需要蚯蚓……” 这段时间齐若木快把骆一航烦死了。 齐若木在海南忙活了两年,终于搞定了蚯蚓和蚯蚓粪混合稀释表层、表层种植耐盐冰草吸附盐分、耐盐冰草替代盐类矿物质养牛、盐分降低后投放蚯蚓改良土壤、土壤改良后种植牧草、牧草养牛、牛粪回田补充有机质、土壤改造完成恢复成农田。 这套全过程,非常繁琐、复杂。 但是每一个步骤都有利润,可以形成正循环的盐碱地改良模式。 他在前两年的试验阶段,已经将100亩文昌台风摧毁的农田改良回了能种粮食的农田,1000亩种上了牧草、3000亩种植耐盐冰草。 第一批养的牛也已经投放海南市场。 还跟猫猫头一起做了个活动,售卖了一批看火箭发射时候,用补偿粉丝种的冰草养的牛的牛肉肉。 三千斤牛肉,一秒钟抢购一空。 价格低是一方面,牛肉是改良土壤的副产品嘛。 更重要的是,这是为了拯救被台风摧毁的农田而养的牛啊,意义不一样。 而在今年,试验完成全部跑通之后,齐若木拿到了海南政府给的补贴,雄心勃勃打算一次将七万亩全部治理。 之后更是要覆盖到其他42.6万亩,实现“海南无盐碱”的目标。 而他试验出的改良步骤中,第一步和中间关键一步都需要用到蚯蚓和蚯蚓粪。 偏偏他自己繁殖的蚯蚓,在第一步投放进盐碱地后统统都会死绝,非得要骆一航这边的蚯蚓和以这些蚯蚓为种苗繁育的二代三代,生命力强,在高盐土壤中存活率接近35%。 而中间阶段,也还是骆一航这边的蚯蚓繁育出来的生存率高,存活率80%多,普通蚯蚓只有505 没办法,盐碱地嘛,生存条件太苛刻了。 根本离不开骆一航这边的蚯蚓。 足足七万亩啊,得多少蚯蚓,就平安沟这些散养的猪,还有鹅,甚至鱼塘里的鱼,拉脱肛了也供不上养蚯蚓的粑粑啊。 这只是其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