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骆一航的主意就是。 “咱们本地的特色少,名气也不大,但是可以以量取胜啊,以新奇取胜,甚至以怪,以似是而非取胜。” “咱把各个三线厂的支援村自己发明的美食都收集整理一下,应该能够找到很多相融合的东西。外地的游客一看,一个又西北又西南的偏远小城,怎么还有我们这里的食物,看似一样,又有些不一样,怪怪的。” “甚至这种怪怪的还这么多。” “他们肯定会好奇啊,好奇就是有了兴趣,寻找原因的时候发现,原来是当年的三线建设啊。” “故事就也有了。” “甚至呢,还有一点邪门歪道的点子。当年的三线建设者们,许多还在世呢……” 闻音知雅意。 王书记马上反应过来,“现在三线厂虽然没剩下几家,当初的工人干部们也大多都已经退休回到原籍,但是他们对咱天汉肯定还是有感情的,市里可以邀请他们回来看看,看看这片抛洒热血奉献青春的土地嘛……” 瞧瞧,多会说话,邀请回来看看。 然后一个带两个,两個带三个,老年团,怀旧游,拖家带口一来一大家子。 六七十年代第一代三线建设者,就是丁蕊爷爷奶奶那一辈,足足有几十万人。 然后还有第二代,第三代。 再加上家属。 一两百万得有的吧。 不说多了,每年吸引来半成,那就是十万级的游客。 多大的市场啊。 别觉着这个数字很少。 天汉市去年公布的数字,年接待游客67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152亿元。 但这是人次,还不分本市和外地。 要真的六千多万外地游客,平均每天十八万,就凭天汉市这几十家宾馆几千间客房。 游客都得睡大街上。 再看消费,人均220多块钱,明显的就是短途出游嘛,休息日带孩子逛个公园也计算在内。 真正外地游客多的,得是像成都那种,年接待游客2.0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085亿元,人均消费一千五,这个数字才正常。 所以,十万级的外地游客真不少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