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期盼许久的韦博士,终于来了。 下高速的出口处。 骆一航终于见到了韦博士。 原本以为韦博士和杜教授是同学,年纪应该差不多,也是个小老头模样。 见面之后,骆一航却看到了一个穿着黑色长款呢子大衣,内衬西装三件套,打扮的整整齐齐,头发乌黑光亮,面色红润,风度翩翩,说话温文尔雅,全身散发着儒雅之气,非常气派的——小老头。 打眼一看跟中年人似的,保养的非常好。 但是骆一航的注意力多敏锐啊,从眼角的皱纹,发根的灰白,发现了这位韦博士年纪应该是不小了。 不管人家打扮的怎么样,对这种一把年纪还奋斗在科研第一线的真正科研工作者,骆一航还是非常敬佩的。 互相介绍,并客套之后,韦博士给骆一航引荐了他带来的人。 韦博士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来了五个人。 他,还有他研究所的四个工作人员,三男一女。 他们五个人,开了两辆车,两辆大型的房车。 路边不是说话的地方。 骆一航开车带路,韦博士他们跟在后面,回了平安沟。 先安排了住宿。 把韦博士安排在了自己家的客房,四个工作人员安排在了宿舍暂住。 刚放下随身衣物,洗了把脸。 韦博士就提出要去台子上看看。 骆一航自然是答应啊。 结果他们不单人要去,还要开着他们的两辆房车。 幸亏路修过了,不然这两个大车还真上不来。 不过到台子上水泥路尽头,车也开不过去了。 最后一段到银杏林还是要步行前往。 骆一航给韦博士准备的地方就在银杏林边上,大概两亩多的一片地,够种两三百棵枣树,实验应该是够的。 自家分的山头,方便的很。 为了装的像点儿,早在上个月就从田里运了土过来铺了一层。 也布下了聚灵阵。 实验场地韦博士转了一圈表示满意。 然后就拉着骆一航,聊起来这里神奇的土壤和微生物菌群。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韦博士招呼他带来的人取了土样,要亲自化验。 原来啊,他们带了的两辆房车,并不是简单的房车,而是两座移动实验室。 骆一航受邀上去看了一圈,车厢里各种机器设备塞的满满当当,完全看不懂。 然后这一化验,就是三天。 三天之后,韦博士找到骆一航,提出要在村里转一圈…… 今天只是分了三章,还是六千多字,不是三更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