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事情跟李爱国预料的一样,他骑着摩托车来到曹家楼下,看到那辆二八大杠停在楼下,就知道曹文直回来了。 “爱国,来看你师傅啊?”路过的铁道职工瞅见他手里的礼,笑着打招呼。 “周师傅,您家二小子咋样了?” “刚当上司炉工,还得熬几年呢。” “快着呢,您这算后继有人了。我上去了啊。” “去吧去吧,老曹刚到家。” 家属院里都是熟人,李爱国一路点头打招呼,上了三楼。 门敞着,曹文直正端着搪瓷缸子,坐在椅子上瞅个小姑娘写字:“小菊,这个字念‘车’,就是姥爷开的大火车的‘车’。” 听见脚步声,曹文直抬头看见李爱国,直起身喊:“老婆子,爱国来了!” 曹大娘从里屋出来,瞅见礼物嗔怪道:“你这孩子,来就来,还带啥东西!” “今天过节,这是应该的。” 曹大娘知道他的性子,接过来笑着说:“我去做饭,晚上你爷俩喝两盅。” “师娘,等会儿我得回去,老丈人和俩大舅子要过来。” 曹大娘还想说啥,曹文直站起来:“老婆子,爱国有事,别絮叨了,泡茶去,把老刘送我的好茶叶拿出来。” 曹大娘进里屋沏茶的功夫,李爱国坐下逗小姑娘:“小菊,还认得我不?” 小菊仰起脸,盯着他看了半天,突然喊:“爱国叔叔!” “哎,真棒!”李爱国从兜里摸出一把大白兔奶糖递过去。 小菊攥着糖,见大人要说话,颠颠儿进里屋了。 “小菊什么时间来到京城的?”李爱国给曹文直递了根烟。 曹文直接过来点上:“才俩月,你知道月华那边工作特殊,手续麻烦着呢。” 顿了顿,又说,“对了,上次月华打电话,让我谢谢你。白山因为上次那案子立了功,职位没动,级别提了一级。” “那全都是白山哥自己的功劳,跟我没什么关系.” 李爱国想起一机厂内的迪特桉,脑海里突然划过了一道亮光。 玻璃钢! 他总算想起来在哪儿听过这名字了。 当初在包头一机厂捣鼓贫铀装甲时,见过一种古怪的坦克装甲,据说能扛住大蘑菇冲击,就是玻璃钢做的。 据一机厂张坦介绍,这种材料的抗冲击力确实很强,但是防爆效果差,再加上不耐高温,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测试几次就弃用了。 “爱国,怎么了?”曹文直看到李爱国神情不对。 “师傅,我还有点工作,就先走了。” “去吧去吧。”曹文直也没留,送他到楼下。 摩托车刚开远,纳凉的铁道职工就凑过来:“老曹,爱国给你带啥好东西了?瞅着是人参和糕点吧?你这徒弟可真够意思!” “唉,爱国是不错,就是太忙。不是研究油压机,就是造摩托车,整天见不着人影,这不,刚坐下没十分钟,又忙去了。”曹文直叉着腰,嘴上叹气,眼里却透着得意。 几个职工对视一眼。 谁不知道李爱国又捣鼓出摩托车了? 这要是大批量生产,那可是前门机务段的大功! 这老曹,明着抱怨,实则炫耀呢。 可也没法子,谁让人家捡着个好徒弟呢。 此时李爱国已经来到京城气象站,用保密线路,接通了包头一机厂的张坦。 “玻璃钢?你需要那玩意?”张坦感到诧异,在他看来玻璃钢这玩意压根没有什么用处。 “你甭管了,你们一机厂内的玻璃钢是哪里来的?” “京城啊” “.” 五分钟后,李爱国放下了电话,兴奋得攥了攥拳头。 没想到兜兜转转,玻璃钢这种黑科技材料,竟然就在京城。 这事儿还得从五年前说起。 当时重工部到老毛子那边参观,见用钢铁作外壳的坦克无法承受大蘑菇的冲击。 而老毛子正在研究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即玻璃钢),据说这种材料制成装甲的坦克,可以在大蘑菇爆炸后,可以继续行动。 于是就提议国内开始研制玻璃钢。 为此,建材部玻璃陶瓷研究院建立了玻璃钢研究室。 “玻璃钢研究室……”李爱国把这名字记在笔记本上揣好,骑上自行车往家赶。 此时陈方轩,陈行甲,大嫂,陈行乙,二嫂,还有黄婧和徒弟已经全都聚齐了。 陈雪茹请南易做了晚饭,李爱国又把刘大娘和何雨水请了过来,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的吃了顿晚饭。 送走客人,都十点多了。 夜空中圆月皎洁,李爱国端着搪瓷缸子,瞅着陈雪茹哄孩子睡觉,满屋子都是过日子的烟火气。 “爱国,忙着呢。”刘海中见李家客人都离开了,这才背着手晃悠过来。 “二大爷,坐。”李爱国给他搬了把凳子。 刘海中坐下后,左右看看,小声说道:“爱国,听说你们机务段,又要跟我们轧钢厂合作了?” 李爱国不得不佩服了,这年月没有手机和网络,人们的消息却如此灵通。 “是有这个计划,我们需要轧钢厂生产一批配件。” “我这人,最喜欢生产配件爱国,你觉得我能不能帮上忙?”刘海中有些不好意思的搓搓手。 “我觉得挺合适。”李爱国也考虑过这次的任务。 这次需要大量的配件,全靠李爱国盯着是不可能的。 没有一个对轧钢厂内部工人极为了解的人在旁边把关,很容易出事儿。 倒不是李爱国愿意相信刘海中的人品,而是更不相信李副厂长的人品。 “我老刘在轧钢厂干了二十年,谁的手艺扎实,谁爱偷工减料,我心里门儿清!” 易中海推开门上厕所,看到刘海中跟李爱国在那里嘀嘀咕咕,心里咯噔了一声。 这俩人凑一块儿,准没好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