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第七机械厂现在库存的那种葫芦也就一百多台。 我可是用了二十张卧铺票才换过来调度计划。” 邢段长一听,顿时兴奋起来:“那我们什么时候能去拉回来?” “咱们是管火车的,还用得着您派人派车去拉货? 那不是打我的脸嘛。 这样吧,估计过两天第七机械厂就能把电动葫芦送到车站。 我找一趟运货的列车给您送过去。” “那多谢了,等下次到总局开会的时候,我请你喝大酒。” 放下电话后,邢段长坐在椅子上战术后仰,看着李爱国笑道:“怎么样,问题解决了。” “段长,还是您厉害。”李爱国适时拍出一个蹩脚的马屁。 “不是我厉害,是咱们的火车厉害啊行了,爱国,电动葫芦的问题解决了。我现在就等着你的随车吊装设备了。” “您放心吧。” 随后,李爱国又去物资科领取了一些装备,带着这些装备来到了整备车间。 此时,救援列车正静静地停放在车间里接受整备。 救援队队长刘青松和几个救援队员正围着车间章主任。 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什么,看那架势,似乎是想让章主任帮忙改造某个设备。 “给救援列车装上机枪?你们这想法也太离谱了,你们咋不上天呢?” 章主任满脸无奈地拒绝着,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可那几个救援队员似乎不打算轻易放弃,依旧在不停地劝说着,把章主任急得满头大汗。 看到李爱国进来,章主任连忙招手:“爱国,你给这帮家伙解释一下,在列车上装机枪违反规定。” “怎么回事?”李爱国满脸笑意地走过去,听了刘青松的诉苦后,差点没笑出声来。 原来,救援列车这段时间经常在荒郊野外执行任务,尤其是在山区,那里常有狼、豹子之类的猛兽出没。 刘青松就琢磨着在火车顶上装一挺重机枪,这样遇到野兽的时候就可以自卫了,顺带着还能打猎。 “我在杂志上看到过,人家老毛子的列车上还有装大炮的呢。 咱们就装一挺机枪,从技术上讲应该没什么难度吧? 再说了,咱们段里也没规定不能在列车上装机枪呀?”刘青松一脸委屈地说道。 好家伙,还真没有这种规定……李爱国强忍住笑意,问道:“你想过没有,这列车在京城里面穿梭,如果让老百姓看到了,会怎么想?” “……这我还真没考虑过。”刘青松脸色微微一变。 他作为救援队长,自然清楚京城的特殊情况。 “唉,不能装机枪,那就没办法改造了……行了,老章,你赶紧派人把列车整备一遍,我们好开走。” 刘青松满心的热情像是被一盆冷水浇灭了。 自从救援列车建造好之后,他这个队长就一直热衷于改进列车。 现在听说没办法加装新设备了,心里别提多郁闷了。 “先等等,我今天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给你送份大礼!”李爱国说着话,让黄婧把图纸拿出来。 “随车吊装设备.” 刘青松看着图纸上的设计,瞬间明白了李爱国的用意。 那几个救援队员也围了过来。 “要是有了这玩意儿,咱们以后救援列车的时候,就不用那么费力地肩扛手拽了!” “你是不知道啊,每次装车皮,都把我累得半死。” “费力气还是小事,关键是太危险了。 咱们这救援列车才用了一年多,就因为吊装列车出过十几次事故了。” “最惨的是老王,吊装的时候被车皮砸断了腿。 虽然保住了性命,可现在残疾了,只能去仓库工作了。”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刘青松和救援队员们一下子就意识到了随车吊装设备的巨大作用。 刘青松一把将图纸拍到章主任面前,瞪大了眼睛说道:“老章,你马上配合李司机把随车吊装设备搞出来,装在我们的救援列车上。” 章主任:“.” 他本以为今天能轻松点,没想到又接了个大活儿。 不过,整备车间和李爱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了。 无论是章主任还是车间里的工人们,都早已习惯了这种高强度的创新工作。 “爱国,这龙门架该怎么装。”章主任很快调配了十几个工人师傅,围着救援列车忙碌了起来。 吊装设备结构简单,那帮师傅都是五六级的大师傅,不到一个上午的时间,吊装设备的主架便安装完毕了。 吃完了午饭,将配套的柴油发电机安装在车底。 章主任发现黄婧带来的钢丝绳索强度不够,又亲自去整备车间挑选了钢丝绳索。 忙活到下班时间,随车吊的主要构架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这还是在李爱国要求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工人老师傅们放慢了工作进度,保证随车吊的称重,进度才会这么慢。 “剩下的估计明天就能完工了。” “不着急,电动葫芦估计需要几天时间才能送到。” 此时,随着各趟列车陆续返回机务段。 整备车间也变得愈发忙碌起来。 李爱国见状,便让工人们返回各自原本的工作岗位。 他自己则慢悠悠地晃回工作室。 在温室大棚里摘了一把鲜嫩的小白菜,然后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地回四合院去了。 回到家,陈雪茹还没回来。 李爱国洗了洗手,走进厨房,熟练地做起了面条。 不一会儿,两碗热气腾腾的鸡蛋小白菜面条就出锅了。 那四溢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只要小陈姑娘一回来,就能马上吃上这香喷喷的面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