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采购集成电路?” 谢尔盖有些疑惑的看着马林问道。 “这也是我们的工作吗?” “当然!” 马林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在这里有很多创业者,需要各种各样的微处理器,我们可以以他们的身份在这里购买那些微处理器,然后带回国。” “送到国内,也就是说我们要仿制这些工艺处理器,是不是?” “对,没错,因为我们在微处理器上远远落后于他们,现在我们必须要分几次,所以通过方式来达到他们的水平,并且超越他们。” 马林的解释让谢尔盖的眉头皱成了一团儿,然后他说道: “可是,这样的仿制是不可能超越他们的,鲍里斯,你要知道,我们所购买到的微处理器至少都是他们在一年甚至两年之前就已经开始研制的,这意味着即便是我们从市场上买到最先进的微处理器,实际上也是落后的。” “那又怎么样呢?我们过去可以从西方国家引进他们的机器,然后仿制那些机器,最终生产出并不比他们差的机器,既然我们过去可以做到,那么,在微处理器上我们同样也可以做到,要相信自己。” 马林看着谢尔盖用一副语重心长的语气说道: “我们要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而且肯定能够超过他们,毕竟我们有着我们的优势。” “优势!或许吧!” 谢尔盖直截了当的说道。 “但是你忽视了一点——迭代!微处理器不同于我们过去接触的任何一个行业。在机械的时代,研制一款机器需要好几年,甚至十年的时间,而它可以用上十几年都不落后,可是在微处理器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你难道忘记“李氏定律”了吗?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经过18到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意味着它每隔两年左右,就会完成一次迭代! 如果我们只是仿制的话,那么就是永远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追赶!” 面对谢尔盖的反问,马林先是沉默了一会,然后有些无奈的说道: “我知道,可那又能怎么样呢?我们总要先仿制,然后才能超越!好了,我们先去购买NS63型微处理器吧,它的性能甚至比速龙微处理器更出色,这是目前最好的微处理器,只要我们尽快仿制出来,那么很快就能追赶上他们的水平……” …… “……泽列诺格勒市陆续建成了一大批的微电子工厂,在他们的实验室中,最出色的科学家们,正在仿制我们的微处理器!所以,根据现有情报来判断,他们设立应该是想通过仿制战略实现在集成电路领域内对我们的超越!” 坐在阁下的面前,贾文涛毕恭毕敬的汇报道: “所以,我认为,有必要斩断他们获得集成电路的渠道,既可以向他们表明我们的态度,出警告,警告他们在肯尼亚的行动,同样还可以避免科技外流,避免他们仿制我们的科技产品。” 俄国人更看重什么? 肯定是硅谷的芯片了,相比于肯尼亚,硅谷的芯片对俄国人更加重要,他们的军事,民用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这里的芯片,所以,在贾文涛看来,这就是反击俄国人的最好手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