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毕竟,房子是个大问题。 这边早餐还没有开始,赫鲁晓夫就火急火燎的问道: “李,南洋是南洋,苏联是苏联,我们无不可能无视人们长时间工作对于社会做出的贡献,如果在分配房子上,我们优先分配给年青人,那么那些为社会做出长期贡献的人们,肯定会不高兴的。” 昨天晚上赫鲁晓夫之所以会一夜没睡,就因为苏联的分配机制摆在这里——大家都说为社会做贡献,怎么贡献最少的先住新房子了?这种不公平,肯定会引起大家的不满。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办法,赫鲁晓夫才会来到李毅安这里来当好学生的。之所以愿意向他求教,是因为人家真的肯教啊! 当然,赫鲁晓夫也真的愿意学。 “不能在住房上优先,那就在其它方面优先就是了。” 看着眼圈发乌的赫鲁晓夫,李毅安语气轻松的说道: “你们的房子,本质上都是属于国家的,室内配有基础家具,集中供暖,每户只要象征性交点房租,即可拎包入住。这一点,和南洋一样,大家都是住在国家的房子里,大家只是根据家庭的需要住在相应的房子里。 年龄大的工人,并不一定需要大房子,可是年青人他们需要。小家庭化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许多年轻夫妇不愿意和父母一块住,都想“自立门户”,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 一边用着早餐,李毅安一边说道: “所以,房子根本就不是问题,如果我们在分配房屋上照顾年青人,那些为社会做出长期贡献的工人,如何照顾他们呢?” 这就是赫鲁晓夫面对的问题,在反问之余,李毅安把目光投向窗外,看着窗外的冰天雪地说道: “苏联真的很冷!” “什么?” “我是说这里的天气,尼基塔,你们的工人在上班的时候,是怎么过去的?坐公共汽车?或者步行?” 你怎么岔开话题了啊! 赫鲁晓夫有些不解的看着对方,似乎并不明白他为什么说这些。 恰在这时,李毅安的话声传入他的耳中。 “在南洋,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喜欢骑自行车,可是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愿意开车去上班,尤其是在雨季的时候,毕竟,汽车可以遮挡风雨。” 汽车可以遮挡风雨…… 看似轻飘飘的一句话,让赫鲁晓夫的眼前一亮,说道: “李,给他们汽车!给他们汽车!” 突然,就像是想到什么似的,赫鲁晓夫有些激动的拍着手,说道: “是的,没错,给他们汽车,在过去的这几年里,苏联工人们的收入在成倍的增加,他们根本就没有多少花钱的地方,都存在银行里,如果他们可以买汽车的话……” 看着赫鲁晓夫的那副模样,李毅安只是微微一笑,心里就是那个得意。 自从赫鲁晓夫上台以来,他接连的给苏联工人增加工资,工人,农民的收入都增加了好几倍,但是,苏联的市场上却无法提供足够的消费品。 所以,苏联的银行之中沉淀了几百亿卢布的资金。几年后,这笔钱甚至威胁到了苏联经济——因为苏联中央银行每年都要支付大量的利息。 但是,却又没有办法让百姓把这笔钱花出去,毕竟,苏联的房子是发的——即便是后来也是以住房公积金的形式累积的。 第(2/3)页